台灣人最愛的生魚片
台灣人非常愛吃海鮮,一年吃掉的海鮮比全球平均高出1.9倍。而生魚片及壽司在台灣的大街小巷更是隨處可見。根據統計,台灣人愛吃的生魚片依序為鮭魚、鮪魚、旗魚。其實我也很愛吃~尤其是鮭魚,入口即化的口感著實令我著迷!
只是,以前在醫學系上課的時候,有一堂課是寄生蟲學。當時指導的老師去市場採買新鮮的白帶魚然後特別囑咐魚販不要去除內臟給我們用。同學們把魚的胃部切開之後紛紛驚呼!這是什麼東西?
非當事魚 |
這就是海獸胃線蟲.....教授淡淡地說
沒錯,海獸胃線蟲是一種海洋中哺乳類很常見的寄生蟲!成蟲最大可以長到10公分左右!在海洋中的循環大家可以看看~
https://www.cdc.gov/parasites/anisakiasis/biology.html
簡單來說,海水裡一開始會有海獸胃線蟲的蛋,發育成小幼蟲之後在游啊游的時候被甲殼類生物吃掉之後,發育成第三期幼蟲。小甲殼類又被小魚吃掉(像是鮭魚、鮪魚、旗魚、鱈魚、鯡魚、魷魚)。這些第三期幼蟲會跑到小魚的胃及肌肉組織內,當小魚再被大魚、海洋中的哺乳類吃掉(海豚、海獅等),這些寄生蟲就會長大成成蟲,排出蛋繼續他的一生。
人是偶然宿主,目前幼蟲在體內不會變為成蟲。在人體內他很可憐,最終的命運就是死亡。但是有時真的會穿破胃黏膜及腸道黏膜,造成膿瘍的發生,甚至造成腹膜炎。不過腹膜炎的病例很少,大多只會造成急性的腹痛、噁心及嘔吐,常在吃入含寄生蟲魚肉的12-24小時內發生。如果他跑到腸道有可能造成腸道慢性發炎,引發嗜伊紅性白血球增多、慢性腹瀉及過敏反應。據統計海獸胃線蟲造成的腹痛在日本每年約有2~3000例左右。
我們可以如何預防?
依照美國食品藥物衛生管理局建議,海鮮最好要煮熟(建議煮到中心溫度達到攝氏63度以上),或者是冷凍到負20度以下至少七天就可以將寄生蟲卵殺死。所以下次你在吃生魚片的時候,也許可以抬頭問問你面前的師傅看看他們是怎麼處理的?
如果不幸感染,該如何治療?
其實有可能被感染而不自知,所以依據研究被感染的案例數有可能被低估,有時蟲體也會造成過敏,所以以前吃海鮮過敏也有可能是因為吃到寄生蟲。大多數的感染因為蟲體不會發育成成蟲,所以只要內視鏡鏡底下將蟲體取出,或者是蟲體死亡後會自行排出。少部分的蟲體會鑽出去造成膿瘍,此時就有可能要進行外科手術處理。口服藥物方面,目前可以使用Albendazole 400mg 每日兩次,連續6~21天,視病人反應。
生魚片還是可以吃,只是的確有感染的風險,但是只要有經過妥善的處理大部分都是安全的。如果懷疑自己有感染,請尋求醫師協助!
家庭醫師劉奕關心您!
家庭醫師劉奕關心您!
參考資料:
1.美國疾病管制局 https://www.cdc.gov/parasites/anisakiasis/
2.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miscellaneous-nematodes?source=search_result&search=anisakis&selectedTitle=1~150#H812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