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你睡得好嗎?研究告訴你藍光對於睡眠的影響

   傳統人類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但是隨著文明的發展及進步,我們的燈光能夠照亮黑夜,對於大腦內的生理時鐘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失眠的人口逐漸增多。依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所做的調查,2017年全台慢性失眠症盛行率為11.3%,代表大約10 位民眾就有1人深受慢性失眠之苦。在門診我們也很常見失眠的病人,而且往往會影響白天的情緒、學業或是工作的表現。下面就先替大家簡介一下我們老祖宗演化來給我們的生理時鐘,究竟是如何受到光線所調控的?

生理時鐘與光線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由眼睛傳入的光線首先會刺激視網膜上的黑視素細胞,然後傳到大腦裡的視交叉上核。視交叉上核是我們腦袋裡的大時鐘,負責統管一切的節律。當它接觸到眼睛傳來的光線訊號時,會抑制松果體分泌褪黑激素。


    褪黑激素跟我們身體內的晝夜節律息息相關,在晚間11點到凌晨三點時分泌量會達到最高,然後逐漸減少直到天亮時消失。褪黑激素的分泌跟睡眠有絕對的關係,當分泌量不足的時候,我們的睡眠就會不好。另外一個要注意的是,黑視素細胞對於藍光(波長470~480nm)的光線非常敏感,只要一點點就會活化它,進而抑制褪黑激素的製造,所以在睡前或睡眠中避免藍光暴露都是非常重要的。早期人類晚上大多是圍在篝火旁或是點燈照明,這種光線所含的藍光成分都非常的少。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各式各樣的3C產品、LED燈充斥著我們的生活,大量的藍光暴露,也導致了失眠的發生,這可以說是我們的演化還來不及跟上社會的進步。
    值得注意的是,LED燈如果是白光的,大多是利用藍光LED調配黃色螢光粉來發出白色光線,所以藍光的強度還是非常的強。如果要選用室內照明的話,會比較建議使用較低色溫(<4000K)的來做自己居家用途,雖然還是有藍光,但是強度至少弱一點。下圖是色度圖,可以發現要調出中央的白光,需要藍光(470~480nm)的搭配,越偏暖色光,所需的藍光越少。
Fig 1

抗藍光眼鏡對於睡眠的幫助

    因為藍光的問題大家越來越有興趣,也做了不少的研究。今天就來帶大家看一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主要是在紐約進行。一開始他們找了15位紐約的民眾,年紀在18~65歲之間而且過去有慢性失眠的症狀,期間大於3個月。另外在挑選這群人時也算是非常嚴格,他們排除了有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寧腿症候群、週期性肢動異常、嗜睡症、輪夜班的人員、還在調時差的人、抽菸、乙型交感神經阻斷劑使用、有精神疾病診斷病史、家中有小於1歲的小孩、懷孕、需要哺乳、使用避孕藥以及喝太多咖啡的民眾。簡單來說,他們就是要特別針對原發性失眠(找不太出其他失眠原因)的民眾來進行研究
    他們將民眾分成兩組,一組在睡前兩小時開始戴抗藍光的琥珀色眼鏡,另外一組戴相同的鏡框,但是是透明的鏡片。研究組採用的抗藍光眼鏡對於藍光的阻斷率是65%,可見光穿透率是90%。對照組的透明鏡片對於藍光的穿透率是92%,可見光穿透率是90%。所以兩種鏡片除了藍光進入眼睛的多寡外,其他可見光的亮度是差不多的。另外不管你戴什麼眼鏡,在睡覺中突然起床時不管要上廁所、喝水等等都要再戴著眼鏡,避免光線暴露直到天亮為止。研究所採用的眼鏡是下面這款,大家也可以看看。
Fig 2

研究結果

    下面圖表所列的就是實際的統計結果,藍色字代表的是統計學上有明顯意義的。主觀認知部分是由病人自行推估填寫,腕動計部分則是經由病人手腕上所戴的睡眠測量機所得出較為客觀的數值。

    我們可以發現,在主觀認知部分,病人在多項都認為自己的睡眠情況有變好,但是在客觀測量部分,只有睡眠總時長增加有統計上的意義。在臨床上的解釋可以說因為病人自己認為戴了有顏色的眼鏡,所以一定會睡得比較好。不過其實實際上睡眠的長度也是真的有增加,只是可能參加人數需要更多才會有更明顯的結果。不管如何,這個實驗也發現,睡覺前避免藍光暴露,僅僅只是戴上抗藍光眼鏡這個小動作,也許可以讓你的睡眠總長度增加約半小時左右,值得大家考量。
所以,我們常常聽到說睡前不要滑手機是真的有根據的,不是隨便講講。如果睡不好的人,不妨試試看在睡前盡量避免藍光的暴露,搞不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歐!
家庭醫師劉奕關心您!


參考資料:
1. Shechter A, Kim EW, St-Onge MP, Westwood AJ, Blocking nocturnal blue light for insomnia: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2017 Jun;95(4):344-351
2.Fig 1:Credit to http://www.railroadsignals.us/tech/chroma/index.htm
3.Fig 2:Credit to https://www.honeywellsafety.com/Products/Eye_and_Face_Protection/Uvex_Bandit.aspx#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血液中維他命B12(cobalamin)過高可能與癌症有關係?

    最近劉奕醫師服務的醫院多了一項健檢的項目,就是可以測量血中維他命B12的濃度。一般來說其實比較常見到的是維他命B12不足,不過有一天卻發現一位患者的維他命B12濃度是過高,超過儀器可以檢驗的上限數值,但是她本身並沒有在補充維他命B12或者是有完全吃素的情形,當下馬上請她到血液腫瘤科去做更多的相關檢查,大家想想是為什麼呢? 維他命B12過高竟然可能暗示體內有癌症的發生?     其實丹麥在2013年的時候有發表過一篇大型的研究,這篇研究是 Aarhus大學附設醫院利用丹麥的健保資料庫所做的世代性研究。 研究團隊共追蹤了33萬3367人,從1998~2009年間 ,分析其血中維他命B12濃度的數值與其後來發生癌症的相關性( 研究排除一開始就有癌症、使用維他命B12補充療法的人 ),發現血液中維他命B12濃度越高與後來得到癌症的相關性越高。     研究團隊首先將癌症的種類分為以下四種:     當然其實這樣分類算是有點粗淺,因為癌症的成因其實相當複雜,可能有很多不同的原因,不過這篇研究中這樣分類並且統計出了一些結果。依照血液中維他命B12濃度的高低及癌症間接標準化發生率大家可以看到下面的表格:     可以看到 整體癌症的間接標準化發生率隨著血中維他命B12濃度越高,發生率也越高。另外在男性族群,與抽菸喝酒相關的癌症以及血癌相關的癌症,這種趨勢更加的明顯 。下面是研究中將各個癌症的一年內間接標準化發生率畫成圖表,大家可以看得更清楚:     可以看得出來 一年內的各癌症間接標準化發生率隨著血中維他命B12的濃度上升而上升,尤其是在血癌相關的癌症更是明顯,而抽菸喝酒相關的癌症(如最近很受到大家注意的食道癌)也是有明顯的上升。 不過其實詳細到底為什麼維他命B12的濃度高會與癌症有關,目前還不清楚,推測可能是與 某些癌症會增加血液中運輸維他命B12的蛋白質(transcobalamins)有關係 ,而目前研究中發現最多這種現象的就是 血癌 。 所以,維他命B12過高或過低都不是好事,如果有相關問題建議還是立即去找醫師諮詢歐! 家庭醫師劉奕關心您! 參考資料: 1. Johan...

我需要打肺炎鏈球菌疫苗嗎?23價跟13價哪個比較好?施打建議一次搞懂!

    最近又到了打疫苗的季節了, 台北市政府這次加碼2017年10~12月份只要是台北市市民,65歲(含)以上就可以補助施打一劑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以往全國補助是75歲(含)以上才可以公費施打一劑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 ,所以近日可以看到大家都跑來打疫苗。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肺炎鏈球菌疫苗,到底23價跟13價差在哪邊?又是建議怎麼打會比較好呢? 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     俗稱的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其實全名是肺炎鏈球菌多醣體疫苗 (Pneumococcal Polysaccharide Vaccine, PPV)。 肺炎鏈球菌是一種革蘭氏陽性的鏈球菌,細菌表面的莢膜多醣與致病力有關。可以想成是這種細菌外面有穿一層黏黏的外套,這件外套不僅可以讓細菌黏附在我們的呼吸道黏膜,而且因為穿了這層外套所以我們體內的白血球就無法辨認它而把它抓出來摧毀 。所以它可以潛伏在人類鼻腔內,並可透過飛沫傳播。一旦感冒或是免疫力降低,它就趁機侵入呼吸道或血液中而引發肺炎、菌血症及腦膜炎等嚴重病症。而2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就是針對這件外套設計,涵蓋了23種肺炎鏈球菌(1、2、3、4、5、6B、7F、8、9N、9V、10A、11A、12F、14、15B、17F、18C、19F、19A、20、22F、23F、33F),約有75%的保護力。不過我們人體的設計是很精妙的, 23價疫苗只能激活一種叫做B細胞的淋巴球。優點是效果很快,B淋巴球很快就會製造出大量的抗體來對抗肺炎鏈球菌。但是B細胞的特性就是無法持續很久,就像雖然有大量的子彈,可是打完就沒了 。所以 23價疫苗可以有的效果大概就是5~10年而已 ,而且抗體激活的數量會一次比一次少。重點是小於兩歲的小朋友這方面的免疫力還沒發展完全,所以不建議兩歲以下的小朋友施打這種疫苗。 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     13價肺炎鏈球菌疫苗的全名是結合型肺炎鏈球菌疫苗(Pneumococcal Conjugate Vaccine)。一般大家看它價數比較少就會認為它可能比較沒力,其實不然。 13價疫苗它設計可以激活我們體內一種叫做T細胞的淋巴球 ,T細胞在身體內就像是將軍,可以動員的抵抗力會更多。而且它有記憶效應, 可以想成它是一個超會記仇的將軍,只要遇到相同的敵人它一定會把它往死裡打,絕不放...

玫瑰糠疹?長在你身上癢死你的玫瑰花

    情人節又要到了,雖然好像還有快一個月。在這種節日,送玫瑰花給心愛的另外一半是一件很浪漫的事情,不過如果這個玫瑰花瓣是長在身上的話可就很難受了。這次要來跟大家來聊聊玫瑰糠疹,一個很常見不過也很惱人的小毛病。 什麼是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的英文名字叫Pityriasis rosea,Pityriasis指的是皮膚的脫屑病灶,而rosea意思是玫瑰紅的,所以如果翻譯起來應該是叫玫瑰紅色的皮膚脫屑,翻譯的人也很浪漫,就給了她玫瑰糠疹這個浪漫的名字。     玫瑰糠疹的發生率大約是每年每10萬人裡面會有170個人左右,通常 好發的年齡是10-35歲,而且以女性居多,冬季又會比夏季來的多 。     而詳細的原因其實目前還是眾說紛紜,不過目前發現 與人類皰疹病毒第6及第7型相關 ,與細菌感染則較無直接關係。其實這種病毒在小時候就會侵犯我們,第6型差不多是兩歲的時候,而第7型通常是7歲的時候,之後就一直潛伏,直到免疫力不好的時候就會跑出來作怪。 典型臨床表現 先驅斑     基本上玫瑰糠疹是一個臨床診斷,也就是說不用抽血看身體檢查就可以。一開始的時候,差不多 有90%的病人會有所謂的先驅斑。這種斑塊通常成橢圓形、發紅,周邊會微微的突起而且呈現粗粗的脫屑,而中央會稍微凹陷,顏色較粉紅,大約3公分以上,通常先驅斑會持續兩周左右 。 類似感冒症狀      在先驅斑發生的時候,大約 有69%的人會有類似感冒的不適 ,例如全身無力、疲累、噁心、頭痛、關節疼痛、喉嚨痛甚至是發燒跟淋巴結腫大,伴隨著先驅斑的出現。 小紅疹發生     在先驅斑產生兩週後,很多小紅疹就會產生,這種小紅疹比先驅斑小很多,會 沿著所謂的蘭格氏線分佈在軀幹及四肢,延伸到前臂跟大腿上部。背部的小紅疹因為沿著蘭格氏線分佈,所以遠遠看起來會像聖誕樹的樣子,而胸前的小紅疹則是會呈V字型分佈 。     小紅疹會持續至少6週以上,甚至會到12週左右, 平均大概也有45天,而且超過50%的人會覺得非常的癢 。 鑑別診斷     玫瑰糠疹跟下面很多疾病產生的皮膚...